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321|回复: 0

厦门日报:岛上又有一些卫生死角被清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3-5 23:41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厦门日报2月28日讯(文/图 记者 黄晓波)

清洁工人正在清扫鼓新路43号卫生死角。
  昨日下午鼓浪屿市政环卫处一片忙碌景象——针对岛上环卫工人短缺的难题,环卫部门经过层层报名筛选,于昨日下午录用第一批符合要求的九十余名环卫工人。招工工作的推进,将为维护、保持岛上卫生整洁提供保障。
    招工开展的同时,鼓浪屿环卫部门还将本报26日报道的部分卫生死角“回潮”问题列作工作重点,再一次进行集中化清理。同时,环卫部门还加大日常清扫力度,回归街头巷尾的舒适整洁。
  攻克鼓新路43号卫生死角
    在加紧招工的同时,鼓浪屿环卫部门也正在通过一个个“小提升”,积量变为质变。而卫生死角,正是他们首要的“攻克”对象。
    昨日下午,卫生问题“回潮”的鼓新路43号附近空地上,几个环卫工人弯着腰在草丛中仔细“摸索”——他们正对这片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。
    “每天清扫,却还是赶不上游客‘随手一丢’的速度,”环卫工人小王一边说着,一边从茂密的草丛中拾起一个易拉罐——草丛之下,还藏着不少垃圾。
    鼓新路景色优美,吸引游客接踵而至。可这片空地却成了“受害者”,游客都把它当露天垃圾场;虽然时常清扫,却仍是极易“回潮”的卫生死角。
    对此,鼓浪屿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,对此类卫生死角将高度重视,“加大力度,严防死守”,防止卫生死角死灰复燃,再一次破坏岛上风光。
    本报在前日同时提到的,还有毗邻内厝澳码头、康泰路141号前一处堆满土头垃圾的空地,环卫部门表示,之后也将组织环卫力量,一举将其清除。
  “回潮”遏止,路面干净了
    “回潮”现象虽时有发生,但鼓浪屿的总体卫生状况确有质的提升,爱散步的鼓浪屿居民老徐就深有体会,以前每次瞧见“脏乱差”,老徐总忍不住皱起眉头。不过,最近他的眉头舒展了不少,“路面整洁,垃圾不见了,与之前对比反差相当明显。”
    岛上的卫生现状确如老徐所说。从钢琴码头往岛的深处走,沿街路旁曾经张开“大口”溢出垃圾的垃圾桶,全都“空空如也”,竹签、白色垃圾也都不见踪影。就连岛上黄金地段,被居民戏称为“烧烤重灾区”的龙头路、街心公园区域,卫生状况都大有改观:龙头路曾经布满“老年斑”的地面,如今虽还尚不能用“一尘不染”来形容,但是油渍已经大为减少;街心公园残留一桌快餐盒的景象已不再,转而被干净整洁所替代。
    除了重点路段之外,庭院内的卫生死角也曾让居民揪心。堆满废弃家具的内厝澳路421号大庭院,如今恢复了清爽,院内开始种植盆栽花草,一改往日杂乱的旧貌。“卫生状况可喜,居民在岛上生活心情也舒畅,”在为环境卫生点赞的同时,老徐也希望,卫生状况的保持不再“弱不禁风”,而能持续、长效。
  “以此次招工为契机,我们将加大马力,加紧攻克岛上的卫生死角,让游客舒心,还居民一个洁净的家园!”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。
  
  
社区园圃”行动 敲定首批顾问和花种
  
 记者 林露虹 袁舒琪
  入选花种
    三角梅
    茶花
    四季桂
    炮仗花
    鹅掌柴
  首批顾问
    童庆宣:就职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,研究植物引种与植物多样性保护30多年
    梁诗:就职于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工作,从事植物资源驯化栽培研究工作已近20年
    随着“社区园圃”行动准备工作的推进,花草品种和园艺顾问的名单已相继揭晓。一批岛上居民喜爱的花草榜上有名,两名植物领域的专家将作为首批“社区园圃”顾问,担纲“护花使者”,指导居民和热心团体莳(shì)花弄草以及后期的相关管理工作。
  呼声高的花种尽数入选
    “呵,抬头是你,低头是你,闭上眼睛还是你。”诗人舒婷笔下的三角梅,早已定格为人们心中的经典。作为市花的三角梅,入选“社区园圃”计划名单,可谓毫无悬念。
    同样毫无悬念的还有茶花。早在社区园圃计划征集意见阶段,就有不少居民提议种植茶花。“上世纪60年代,鼓浪屿的茶花种植得相当好,有红茶、白茶、八宝茶……”每每和朋友提到茶花,居民郑仲福的思绪总是跳回当年的盛况。在他看来,高洁无比的茶花与鼓浪屿蕴藉的人文气质相契合,如今,郑仲福的期待将成为现实,茶花纳入社区园圃计划,当年美景也有望再度重现。
    此外,在居民中呼声极高的四季桂、炮仗花、鹅掌柴等,也都列入了“社区园圃”计划之中。鼓浪屿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,花种的选定主要以居民的建议为基础,同时考虑花期、养护的难易程度、搭配的效果及观赏性等。
    专业人士来当园艺顾问
    “社区园圃园艺顾问”的征集,引来不少居民和专业人士争相报名。经过仔细筛选,首批顾问火热出炉。他们将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,为社区园圃计划提供指导。
    就职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童庆宣,致力植物引种与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已有30多年了。听闻“社区园圃”将落户鼓浪屿,童庆宣不仅乐于担当顾问一职,还为花种的确定提出不少专业的建议。
    另一位专业顾问梁诗,从事植物资源驯化栽培研究工作已近20年。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工作的他,常年与鼓浪屿的花朝夕相伴。梁诗说,这两天他已着手对岛上的闲置空地进行实地考察,将从专业角度给出更为具体的园林规划建议。
  值得一提的是,顾问的聘请计划并未结束。除了专业人士,园艺公司的工人、民间的“养花达人”,都可能被纳入顾问团。
  短评
      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反复强调,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。
      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灵魂,体现了这个地方的精神品格与独特魅力。应该说,当前正在开展的鼓浪屿整治提升,就是从保护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着手,充分注意到鼓浪屿兼具景区和社区的功能,尤其作为国际社区的历史背景对鼓浪屿独特魅力的可持续影响作用,科学有效地保护利用鼓浪屿的历史文化资源,从文明教育切入,努力恢复岛上的人文气息,让鼓浪屿在“美丽厦门”的城市定位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。
      在厦门,一个为保护鼓浪屿而形成的民间草根组织——“鼓浪语”QQ群曾邀请在美国教书的著名学者王受之造访鼓浪屿。在这位国际建筑大师的眼中,鼓浪屿的精髓就是她的人文景观,就是她的社区特质中包含的“静”和“净”。在我国的不少城市都发生过以所谓的“旧城改造”而伤害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事。鼓浪屿的保护利用的方向已经明确,关键就在于“再现”和“修复”;独特魅力就在于“生动”和“生活”。
      我们可以看出,这次整治提升特别强调社区与景区的相互依存融合,整治从社区从文化切入,正在展开对能够“唤起乡愁”的、具有特质的城区风貌的拯救、恢复,以此调动岛上的文化资源禀赋、自然生态环境,既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,又再现历史文化的生活气息。
      最近社区推出的社区园圃行动,显然不只是为种花而种花,它旨在接轨国际社区自治的经典做法,再现岛上洁净、舒适、优雅、和美的社区生活风尚和真实的文化记忆。
      因此,社区园圃不仅是为鼓浪屿社区补景造景,而且是为了恢复鼓浪屿社区人文气息,倡导者希望通过媒体的推动,能唤起岛上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,不管是新老鼓浪屿人都能在工作之余,走出家门一同在社区园圃莳花弄草,陶冶性情,怡养身心,从中得到心灵的洗涤,形成讲文明、爱生活、彬彬有礼的风气,让鼓浪屿整治提升不仅取得外在的美,而且收获内在的美——人文气息的回归。
      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。鼓浪屿的整治提升方向对了,步子也迈出来了,群众的热情也点燃了,商家的支持也多了,只要坚持实干实效,鼓浪屿就会以充满历史风情的美丽,展现在海内外游客面前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iKulangsu

GMT+8, 2025-7-29 21:37 , Processed in 0.02953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iKulangsu!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iKulangsu Networking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